明天星期四和21天之魂

明天星期四。给前面那句话划分一下语法结构,“明天”是个名词,做主语,“星期四”也是个名词,做谓语。这是一个典型的名词做谓语的例子。

有些人纠正我,说谓语只能是动词或者形容词,那句子不完整,中间省略了一个“是”字。我只能回答他们:“英语学多了吧?”我现在依然记得当年英语老师不厌其烦地强调主语后面谓语只能由动词担当,如果遇到形容词或者名词,必须夹个be在中间,此所谓“系动词”。而其实系动词的“系”就是书面语的是,“是动词”似乎不怎么好听,而且容易在口语中产生歧义,才有了系动词一说。可是中国人说话和英国人很不一样,我们并不习惯在形容词谓语之前加“是”,用到“是”的时候,也往往要把后面的句子改造成的字短语(花是好的,月是圆的),可见“系动词”的说法也并不很贴切,要把这条语法规则套在中文上更是行不通。

据说语法本身就是舶来品。中国古代使用文言文,并没有专门的语法框架。反正汉字是表意文字,构成句子之后意思自然体现,有没有文法都一样,古代的学生只是背下数千篇四书五经的文章,然后使动、意动、被动、省略、倒序等诸多用法了然于胸。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非常多,加上地区方言的存在,一种文法规则根本不能通行全国,只好靠笔画众多的汉字写文言表义。前人所著文献,后人批注甚多,除了政治需要,还缘于中文的随意性。后来欧洲的语言学研究方法传播到中国,现代汉语学者们才根据官话的特点总结出来主谓宾定状补。

既然语法规则是总结出来的,那就得和语言习惯相符,不能反过来要求语言习惯合乎语法(计算机语言除外)。偏偏现代汉语的使用者依然很随意,不少成语典故或者日常熟语都继承了老祖宗的文言传统,再加上社会发展带来语言的自然变化,语法这东西就更加靠不住了。听说现在欧美许多国家的初等教育教材已经放弃教授语法知识,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自然掌握语言。语法的老祖宗都不把语法当回事了,我们又何必如此在意。

好吧,绕了一圈又回来了,好像是我先说语法的。前面争执不必理会,就当这是一条华丽的分割线。

最近在推上看到一个段子:计算机书名曾经的关键词:21天、从入门到精通、深入浅出、权威、宝典;现在的关键词:之美、之道、之禅、之魂、艺术……有推友评价说现在的书名越来越艺术了。我以为只能说明写这句话的人水平提高了。其实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有《C语言编程艺术》、《设计模式》、《人月神话》这样的名字很文艺的书,而时至今日,《10小时教会你自己PHP编程》、《PHP5/MySQL建站宝典》、《深入浅出C#》、《手把手教你Flash》之类名字的书依然在货架上可以找到。相信只是当年技术水平尚浅,关注点还在语言学习,现在技术水平已有提高,则开始思考更优秀的方法和设计。

不过从博文视点近期引进的英文书目来看,我国的专业翻译作者们着眼点也逐步提高了,这大概是国内软件行业整体水平提高的结果吧。

Continue Reading